噫
分类: 通用字
拼音: yī yì
部首: 口 部外笔画: 十三画 总笔画: 十六画
笔顺: 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丶フ丶丶
仓颉: RYTP 四角号码: 60036 Unicode编号:U+566B 五笔86/98: KUJN
基本字义解释
● 噫yī ㄧˉ
◎ 文言叹词,表示感慨、悲痛、叹息:“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”。噫鸣。噫嘻。
英文翻译
belch; alas
详细字义解释
◎ 噫 ài
〈动词〉
(1) 饱食或积食后,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。如:噫气(气壅塞而得通;吐气)
(2) 呼气;吹气。如:噫欠(噫气和打哈欠。泛指吐气)
(3) 另见 yī;yí
基本词义解释
◎ 噫 yī
<叹>
(1) (形声。从口,意声。( ài )本义:出气) 感叹声
(2) 表示悲痛或叹息
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(噫,感叹词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唉”。)—— 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(3) 又如:噫乎(表示慨叹);噫嗟(表示慨叹);噫呜(感慨悲叹貌);噫嘘(叹息貌)
(4) 表示呼告。如:噫歆(祭祀时,发声告神来享用祭品);噫喑叱咤(大声喝叫);噫噫(答应声);噫兴(犹噫歆);噫噫叱咤(大声喝叫)
(5) 表示惊异
季恬逸道“噫!那里来的这位太太?”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(6) 又如:噫——怪!这是谁做的饭?;噫嘻吁(表示惊异或慨叹)
(7) 另见 ài;yí
◎ 噫 yì
<连>
(1) 同“抑”。表示转折
噫,语辞。通作抑。——《集韵》
(2) 另见 yī
康熙字典
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噫 ·康熙筆画:16 ·部外筆画:13
〔古文〕𢤏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於其切,音醫。【玉篇】痛傷之聲也。【廣韻】恨聲。【集韻】亦歎聲。【禮·檀弓】噫。【註】不寤之聲。【釋文】噫,本又作意,於其反。【後漢·梁鴻傳】作五噫之歌。【詩·周頌】噫嘻成王。【傳】噫,歎也。【集韻】或作意嘻譆懿𧮒。 又【集韻】於希切,音衣。本作㥋,哀痛聲。與偯譩同。 又【集韻】隱已切,音譩。義同。 又【唐韻】於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乙介切,𠀤音呃。【說文】飽食息也。【廣韻】噫氣。【禮·內則】不敢噦噫嚏咳。【釋文】噫,於界反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大塊噫氣。【釋文】噫,乙戒反,一音蔭。【集韻】或作欬。通作䬵。 又【集韻】於記切,音意。痛聲。或作譩。 又乙力切,音億。語辭。通作億抑。
考證:〔【禮·內則】不敢噦噫噎咳。〕 謹照原文噎改嚏。
说文解字
【卷二】【口部】噫
飽食息也。从口意聲。於介切